近来,“康熙是汉大臣洪承畴与孝庄之子”的传闻甚嚣尘上。所谓的传闻证据就是光绪皇帝的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无关。 11月4日,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石岩发文称“这纯属无稽之谈”。他说,他对雍正五子弘昼的后裔进行了检测,Y型染色体与努尔哈赤的相符,说明他们都是顺治、康熙、雍正三人。截至目前,社交媒体上“康熙洪承畴”话题下,讨论康熙身世的帖子已达2.5万条,浏览量超过524万次。舆论纷纷效仿,将谣言与金庸《鹿鼎记》虚构的情节、朝鲜使臣的印地文清晰记载,甚至“红楼梦”的悲情假设联系起来,编织出完整的“狸猫换太子”叙事。传播谣言,否认就会失去双腿。为何这样的“桃色野史”能吸引如此多的流量?搜狐文化编辑部询问Deepseek,其给出的答案是:“康熙是洪承畴的儿子。”就像“狸猫换王子”一样,它具备了“完美谣言”的所有要素:颠覆正统和合法性。康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,开启了清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的“盛世”。洪承畴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,在传统儒家观念中被视为“别官”。一个虔诚的国王变成了“叛徒”的儿子,这是对正教最严厉的讽刺。公众自然有一种解构权威、窥探权力秘密的心态。从神社里抬出高高在上的皇帝的反差满足了一些人的坏品味。 2. 填补历史空白 有历史记录总是存在空白,而人类的心理讨厌真空,并倾向于用想象力来填充它们。皇太极突然去世后,孝庄福思孤儿寡母,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陷入困境。当时的洪承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降清大臣,身居高位。这为传闻孝庄与洪承畴进行政治交易以稳定其子孙皇位提供了“动机”。 3、本八卦中的象征性人物,康熙、洪承畴、孝庄都被简化为具体的文化符号。洪承畴=明清“汉奸”康熙=肮脏的“圣王”孝庄=“权术女英雄”。一方面,符号传播降低了认知成本,适合肤浅的阅读需求,提高了二次传播的效率。另一方面,它可以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,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说出一定的句子。总之,象征性的元素总是更引人注目。 4、民族情感的宣泄口。这种谣言在以汉族为中心的叙事中尤其流行。对清朝的合法性表示赞赏。通过把康熙描述为汉人的儿子,谣言无意中取得了“精神上的胜利”:清朝在某种意义上是“中国人”。这是对异族统治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补偿。康熙(左)洪承畴(右)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兹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八卦公式:八卦=(问题的)重要性×(真相的)模糊性。也就是说,如果谣言的重要性为零,或者事件本身并不总是清楚的话,谣言就不会出现。越重要的事件、事件的公开透明度越低,谣言就越容易出现。奥尔波特也 poi《谣言心理学》一书中指出,删减、强调、放大、增广是谣言歪曲的重要过程。在关于“康熙身世”的传闻中,皇家血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,而皇宫的秘密却无人知晓。在散布谣言的过程中,“二传者”加入了各种小说、戏曲、电影、电视剧中的情节来压低和放大谣言。和所有成功的阴谋论一样,“康熙是韩臣洪承畴之子”之所以流传,并不是因为它是真实的,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比史实更“精彩”、更符合大众的故事。组织|邓文静编辑|钱七耀*本文为本书独家原创内容。未经本书许可,不得转载。欢迎分享和转发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
58爆料网每日精选最新消息_每日大赛黑料爆料_166fun热点黑料传送门
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
邮箱:admin@baidu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